当前位置:耘佑范文网 > 作文范文 >

高考作文“青年立场”

| 浏览次数:

 精析 高考作文的“ 青年立场” 变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写作者身份设定的演变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对写作者的身份确定意识愈加强化、凸显。具体表现为命题人突出强调考生这一特殊写作者的“青年身份”,并在写作指令和写作任务中突出强调“青年立场”。

 此前传统的高考作文命题,考生的写作者身份是相对模糊、不太确定的。传统的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多表述为“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等,其中并没有对写作主体加以明示;近来的“写作要求”渐渐出现人称代词“你”——“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这里的“你”当然是指考生,但是,“你”能不能让考生有着深刻而明确的身份确定,还取决于作文的材料内容。如果题目材料所涉及的生活场景或现实情境远离考生,令考生有隔膜感,甚至百思而不得其解,考生就不可能获得明晰而强烈的身份确认,而只能把自己定位于“满怀悲情的考生”。

 2017 年高考的几道作文题里增加了考生“青年身份”的表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改进。如全国Ⅰ卷“来华留学生关注的 12 个中国关键词”这道作文题,它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一表述多被视为“任务驱动”的指令性要求,但这一指令性要求中的“你”,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向写作者的“青年身份”;而且这个作文题目的语境自始至终都是在围绕“青年”展开,一方是提出中国关键词的“来华留学生”,一方是被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中国青年(考生)。这场“以关键词为核心认识中国”而展开的交际写作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青年向外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而全国Ⅲ卷则选取“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青年话题”,引发青年考生对此进行思考和写作。这道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这句话充满对象意识,富有感召力量;再加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的指令性要求,更增加了交际对话的强度;这里的“我”也更容易让考生获得写作身份的自我确认。天津卷的写作材料中同样也充满对象意识和感召力量:“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我们”一词,拉近了命题人与考生之间的距离,也更直接而明确地指向考生的“青年身份”。

  2018 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在考生“青年身份”的确认上则进一步凸显。这道题巧妙捕捉到 2000 年出生的“世纪宝宝”成为“高考考生”这一特殊情况,在题目材料中直呼写作者为“你们”,并将之定位于“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一代青年”,让这代“新世纪的中国青年”一起回顾自己经历过的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亲历或听闻的真实的国家大事,并引导“新时代青年”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个关联个体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时代话题。不仅如此,命题者还将写作交际对象设定为 2018 年出生的、到 2035 年也同样是十八岁的“中国青年”。通过考场写作,“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 2035 年开启,给那时 18 岁的一代人阅读”,从而实现“中国当代青年向未来青年讲述‘中国梦’”。

 2019 年高考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都着眼写作的“青年立场”。全国Ⅰ卷把写作者定位于“复兴中学”的一员,以演讲稿的方式来思考“劳动的当下意义”;全国Ⅲ卷以漫画的形式写师生之间的互相“守望”。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对于“青年立场”的明确尤为突出。试题从历史时空的角度,为考生精心选择了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 100 周年、新中国成立 100 年等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并以各自的时代主题来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在过去与未来的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指向“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此外,这道题目在“青年立场”的大背景下,创造性地增加了写作的选择性——写作情境的选择性,写作身份的选择性以及文体、语体的选择性。把“青年立场”指向考生,能够让他们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自觉承担接力奋斗的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以“青年立场”来写作,能够激发学子深厚的家国情怀,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最终实现高考写作的育人功能。

 总之,“青年立场”的命题趋向,使得作文题目的写作身份、写作交际对象更加明确,凸显“青年”这一写作主体,使考生更容易获得强烈的身份认同,从而营造出真实而自然的写作现场感、代入感,可谓别具匠心。

 二、凸显“ 青年立场” 写作的意义与值 价值

 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让写作者的“青年立场”不断得到彰显、强化。研究这一变化背后的深意,其意义不言而喻。

 1. 通过写作来学习,促进“ 立德树人”。

 。

 在转型后的语言观下,“通过写作来学习”成为新的共识。这种写作观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发现意义”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知、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它强调写作过程不是被动模仿客观事物、反映主观体验,而是伴随着认知、建构、改造过程,伴随着吸引、消费、生产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写作价值取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考场写作正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而在进行中的“学习过程”,而考生通过考场写作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认知、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正是在实现考试“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当然,以考试这种方式来实现或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有很大的难度,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往常人们对一套试题“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的评价多从语文试卷的选材价值上去看,认为通过有价值的文本阅读与材料阅读,可以对考生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其实,这些试题能否春风化雨、感染考生,从而实现育人价值,一个关键因素是其是否能创设强烈的身份认同的情境。命题者正是希望通过“青年立场”的设定,使考生在代入情境、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特定主题的“自我教育”,从而实现其育人目标。

 2. 强化身份确认,有利于充分体现写作主体。

 好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有“可写性”这一标准,“可写”即最大限度地让考生有话可说,不以考倒考生为目的。在“可写”的同时,还要重点考查考生的主体意识以检测其语文水平,这是命题人在命制作文题目时必须追求的。像现在常见的任务驱动、情境交际等作文题目,基本

 都是为了让考生能够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真实而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这些考查目标的实现,又是以考生的写作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前提的。

 以 2018 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正如前面所说,2018 年高考作文命题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历史契机,以此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以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的人生理想。这道题的巧妙之处还表现在对写作者写作主体的强化,即通过写作引导语把考生很快引入写作的情境和语境之中,让写作成为“今天的十八岁中国青年对 18 年后的‘跨时代同龄人’的交流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自觉定位于代际接力奋斗中的主体,关注自身发展,思考个体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放眼未来,思考下一代青年的成长际遇和追梦旅程,进而自觉思考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这样,就把以选拔考试为目的的考场写作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也就实现了考试情境下的写作主体性的考查。考生的写作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相应地,其写作水平也就越高。

 这种“青年立场”的强化,凸显出写作者的主体性意识。正如杨澄宇所言:“中国传统文学的一大特征在于‘道德旨归’‘文以载道’……我们希望语文教育可以从僵硬的道德之中解脱出来,重归活泼的‘道’。”而这种回归的标志,就是回归语文的“具身性”。“自我—思维—世界”构筑了整个语文活动的场域,基于具身的语文活动、任务群驱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保证。……只有在具身的视角下,语文性才能够彰显出来,……学生也能在语文课程中主体彰显,身心得以培育,获得语言自身带来的享受。

 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实现,难处在于真实的自我教育。而高考写作题目如此凸显“青年立场”,的确有利于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以青年的主体身份来思考青年话题,以“青年立场”进行“青年表达”,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教育目标。

 3. 青年身份确认,有利于构建真实自然的“ 具体情境”。

 。

 命题人与考生,是语文测评与考试的两个主体存在,要想提升测评与考试的水平,就必须同时发挥这两个主体的能动性。一方面,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本应真实反映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以便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另一方面,考生在应考的过程中能不能快速进入测试与考试的最佳

 状态,并展示原有的语文综合能力,取决于他们在这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中能否有一个积极的动力指向,而高考语文命题应该为实现这种积极的测评与考试提供可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表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而“具体情境”又分解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三类。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情境”能否考查出“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取决于考生对于这些情境的认同感如何。而这种认同感的获得,应该以自我身份意识的明确与认同为前提。只有获得这种身份意识的高度确认,才可能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以 2018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为例。2018 年北京卷两道高考作文题的引导语都有意把考生的身份意识进行明确强化。题①中“今天,众多 2000 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 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的引导语与 2018 年全国Ⅰ卷的相同,都抓住了考生出生于 2000 年这一身份特征,以“青年立场”进行引导,并将写作者身份定位为“新时代青年”,以“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作文主题,引导“新时代青年”思考如何做新时代的新青年,如何在时代前进、祖国发展的进程中成长的问题。这个思考是虽在考场却不失真实的。题②,命题者要求考生借助“想象”展示表现祖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绿水青山图”。对于“绿水青山图”这样的祖国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青年学子并不陌生。这也是“青年立场”必须思考,或者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也是必须参与的社会主题。这种写作,是在“青年立场”下、身份意识明确之中的自我认知的表达,是对真实自我的未来描绘。

 因此,这种非常真实的“青年立场”的身份确认,使得虽为考试的情境也可以让考生以一种真实的青年身份参与其间,能够实现在“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中语文能力的展现。

 三、“ 青年立场” 下的写作教学应如何转型

  尽管写作题目的设计非常重视写作者身份意识的确认,重视“青年立场”的营造,但是,写作题目的“青年立场”并没有在写作者那里得到很好的呼应。如 2018 年高考“宏大主题”的

 考场写作,就出现了“青年立场”的缺失、写作话语“假大空”的流行、作文个性化的迷失、考场作文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对此,很多评论者把原因归咎于高考作文题目“宏大主题”的主旨追求,而没有思考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备考过程中对“青年立场”的忽视,没有思考语文教学应自觉唤醒“青年立场”、青年视角的要求,只是一味固守自己对高考写作的陈旧认知,视高考作文为“代圣人言”,忽略了写作主体的真实表达。在写作教学中,重术轻道,重形式轻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和实际;在备考过程中,只是以简单图解政治、说教感浓郁的作文命题来生硬地对应“宏大主题”。这类低质作文训练题目大行其道,连篇累牍,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非但没有突出“青年立场”的重要性,反而接二连三地迫使学生放弃“青年立场”,言不由衷,高谈阔论,扮作成人说大话、套话,离具体情境的真实写作也就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认为,从命题、指导、评价等三个方面强化“青年立场”,将有益于实现高考写作的价值追求。

 1. 设计命题:突出“ 为什么写” ,强化“ 青年立场” 的写作价值。

 写作(包括考场写作)应该是自有其价值追求的,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功能,实现测试测评的选拔功能等。对于高考写作测评而言,要体现出考生的写作价值,应该落实“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三个关键问题。其中,“为什么写”决定了后两者,因为它正是充分体现“青年立场”写作价值之处。因此,在写作题目命制中,首先就要设

 计出“青年立场”下“为什么写”的写作指向。

 以 以 2019 年深圳市一模作文题目为例。题目如下: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这道作文题,虽然没有“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这样的“青年立场”指引词,但材料中的人称指引词“我们”和“你”,以及“共享者”“独创者”“独有者”“青年人”等,已经把写作者的身份确认多方位集中于“青年立场”,并在“青年立场”下,让写作者把目光投射于当下,从生活或科技发展中有关共享和独创、独有的现实入手,进而引申至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当下在国际大发展环境下有关科技成果难以共享,必须有独创的关键核心技术才可立国的现实,让考生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最后,再提升至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引发考生深刻思考“中国青年与中国的未来”这样的宏大主旨,意在让考生对号入座,把考试转化为“我的写作和我的表达”,带着思考,带着情感,带着对时代要求的呼应去写作。这样的考场写作,也是心声的表达,在写作主体的确认上,可以拉近考生和写作活动的距离,尽可能做到“言为心声”,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

 2. 写作指导:突出“ 青年立场” ,确认青年视野下的“ 好角度”。

 。

 这里首先要区分“写作立场”和“写作角度”的不同。“写作角度”是一种写作时观察事物的取向角度,它往往是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理解事物;“写作立场”则是写作者的“站位”,“站位”往往体现为写作者的身份确认,身份确认不同,“立场”自然不同。因此,“写作立场”往往决定着“写作角度”。写作立场是取决于写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终极观念,如果写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观念与其所处的写作立场有冲突,必然导致写作者文道不合,逻辑无法自洽,也必然使得写作行为走向失败。

 从写作立场的角度去看当今高考作文的“选好角度”,对何为“好角度”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高考作文有“选好角度”的要求,考场写作能在写作时选取“好角度”,一方面是出于对作文材料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把材料的含义与写作者自身的体验与思考相结合。在此基

 础上实现对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考查。但是,对于很多作文题来讲,何为“好角度”却又容易众说不一,解读多元,产生评卷场上的纷争。其实,以“青年立场”去看一些作文题,何为“好角度”则会非常容易明确。

 以 2006 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乌鸦学老鹰抓羊”为例。这道题要求“自主确定立意”,因此,当年甚至现在,仍有不少人把立意确定归纳为如下四种:(1)人贵有自知之明;(2)盲目学习他人,丧失自我;(3)要敢于挑战自我;(4)要敢于尝试,要敢于创新。如果以“青年立场”观之,那以上几个立意角度,则未必都是“青年立场”下的最佳选择。比如,让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青年”去大谈特谈“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青年就给人一种缺乏敢想敢为、缺乏创新精神的印象,这样的文章就缺少突破自身局限、超越自我的一种胆量。反之,如果在“青年立场”下,文章能表现出在任何领域中以青年的胆略与勇气去实现、超越自我的“青年意气”,那么,这都是从“青年立场”中看出那只学老鹰飞翔的乌鸦的“可爱”之处。如果给这个题目加上这样的引导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上面这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这个作文题就凸显了“青年立场”,也就有了十八九岁的青年的身份确认,写作就成为青年的自我言说,也就实现了写作本身对青年自身的化育之功。

 3. 写作评价:鼓励“ 青年立场” 的表达,做到“ 真实写作”。

 。

 苏轼在《与侄书》中谈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苏轼这番“夫子自道”对我们的写作教学颇具参考意义。青年(少小时)写作本应该“气象峥嵘,彩色绚烂”,必然是“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这是这一年龄阶段的思维心性特点使然。因此,对青年人在写作过程中展现的“青年立场”“青年风格”,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尊重与呵护。但是,在我们的写作教学和考场写作评价过程中,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所特有的表达,往往缺少那么一些“同情式理解”,却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对学生作文的立意、章法、风格等进行干预,最终使他们“失其本心”。比如,我们对于一些故作老成、貌似达观、与其生理年龄不相适应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往往给予过高的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以此为榜样。在这种高期待、高评价的影响下,学生们便纷纷“故作高深语”。又比如,在当下“宏大主题”写作热潮中,很多教师把众多主流媒体的社论、新年献词甚至领导人的讲话“全盘输送”给学生,并且给予“宏大主题”写作唯此为佳

 的明示或暗示。可是学生在消化不良、生吞活剥的情况下,输出的只能是空洞虚浮的文字。这种言不由衷的“背书”式的写作,与我们提倡的“青年写作”“真实写作”背道而驰,不仅让教师在面对“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时苦不堪言,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青年立场”写作下,需要评价者降下身段,从青年实际出发,从青年既有的思维深度、高度、广度出发,去激发、鼓励青年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特点、意气风格,逐渐引导他们视写作过程为成长过程,视写作成果为成长阶梯。只有这样,青年立场下的平常写作或考场写作,才有可能持续良性地发展。

 语 四、结语

 高考考场写作原本就自带有“青年立场”,本来就是“广庭清晓席群英”。那么,一场考试,一道作文题,让一代青年在这种天然的“青年立场”里进行青年表达,用语文的方式写出自己的青年的理解、青年的观察、青年的思考、青年的未来,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表达。

 考场写作,莫忘“青年立场”,高考写作的命题,也要让这种“青年立场”的写作成为可能;高考写作的备考,更要始终意识到写作者的青年特征,让高考写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年写作,让写作行为本身成为“青年中国说”或“中国青年说”。不论是宏大主题写作,还是具体而微的细致表达,都应带有青年气质、气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自来水管子里流出来的是自来水”。


推荐访问:高考作文 立场 青年

热门排行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篇1晚上八点,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门曈曈日

2023特殊符号图案大全(全文)

๑• •ั๑๑฀฀๑♬✿ 。 :*★☆⊙☺☻☼♠♥♡♣♤♥♦♧♨♩ิε฀฀䁠iddot;฀bull;●○●ゃ卣䁠hearts;♡๑฀฀☜☞☎☏♡⊙◎☺☻✖╄►◄▧▨♨◐◑...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篇1时间匆匆流逝,已经到了农

积极分子谈话记录30篇_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篇一谈话时间:XXXX年6月19日谈话地点:谈话对象:入党联系人:记录人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春晚观后感300字篇1春节是每个中国人都颇为期待的一天,它不仅仅代表家庭团圆的

幼儿园谈话记录: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序号时间去谈心人姓名被谈心人姓名谈心内容备注110 2 26

2020年医院党员谈心谈话记录_2020年谈话记录

职工医院谈心谈话记录单位:职工医院谈心交心对象签名年月日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

【幼儿园谈话记录】 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