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耘佑范文网 > 作文范文 >

论虚构叙述“双区隔”原则(全文完整)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虚构叙述“双区隔”原则(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论虚构叙述“双区隔”原则(全文完整)

 

 论虚构叙述的“双区隔”原则 ——Fictional Narrative:The Double Framing Principle 作

 者:

 赵毅衡

 作者简介:

 赵毅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符号学与叙述学

 原发信息:

 《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14 年第 2 期 第 136-144 页

 内容提要:

 虚构与纪实,是叙述研究最基本的分类。本文讨论的是相对于纪实性叙述而言的“虚构叙述”,而且讨论所有各种虚构性叙述,试图从所有这些体裁中抽象出“虚构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长年努力,从形态上、从逻辑指称上区分虚构,这个做法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本文提出用“双区隔”方式区分虚构:一度区隔用媒介化把再现与经验分开,二度区隔把虚构叙述与纪实再现相区隔。一旦因某种原因忽视区隔,虚构世界就会被当作“真实”对待。

 Fictional Narrative:The Double Framing Principle

 关

 键

 词:

 虚构叙述/纪实叙述/媒介/指称/“双区隔”原则/fictional narrative/factual narrative/medium/reference/The Double Framing Principle

 期刊名称:

 《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

 2014 年 08 期

  一、问题的边界

 关于虚构的讨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迷人也最令人困惑的课题之一。尚未展开讨论之前,笔者对本文讨论范围稍作说明:

 首先,本文讨论的是“虚构叙述”(fictional narrative),不同于语言哲学关于虚构命题(fiction),也不同于“小说”(西文亦作 fiction),虽然这三者重叠的部分很大,但基本的定位有所区别;第二,虚构性叙述,是相对于纪实性叙述(factual narrative)而言的,这是叙述的两种基本表意方式:明白了什么是虚构性,也就明白了纪实性;第三,本文讨论的是所有各种虚构性叙述的共同特点,即各种符号各种媒介的叙述中各种虚构性体裁,包括记录性媒介的虚构叙述,如小说、史诗;表演性媒介的,如戏剧、比赛、游戏;记录演示性媒介的,如故事片电影、演出的录音录像等;也包括“类演示性”媒介的虚构叙述,如幻觉,梦境等。本文的目的是从所有这些体裁中抽象出“虚构性”,笔者最后总结的原则,必须适合所有这些体裁。

 热奈特 1990 年的论文“虚构叙述,纪实叙述”,指出“叙述学”(narratology)这个术语严重地名不副实:从这个学科名称来看,应当讨论所有的故事,实际上却把小说奉作不言而喻的范本,叙述学几乎雷同于“小说技巧”。他自己检讨:他本人的《叙述话语》与巴尔特的《叙述学原理》一样,都排除了如历史、传记、日记、新闻、报告、庭辩、流言等纪实性叙述(Genette 755)。他还承认:甚至“非语言虚构”如戏剧、电影,通常也不在叙述学研究范围之中(Genette 755)。悖论的是,热奈特

 此文依然以小说为中心:他详细对比了纪实与虚构这两大类叙述,对比的标准却是他在《叙述话语》一书中勾勒的小说叙述学体系,因此他讨论的,只是纪实叙述偏离“小说叙述学”形态的程度,并没有辨明两类叙述的本质差别。

 叙述学的画地为牢,是这个学科的学者们心里清楚却始终未能弥补的缺陷。2003 年汉堡“超越文学批评的叙述学”讨论会,产生了一批出色的论文,但主持者迈斯特教授也坦承:叙述学的总框架依然没有能突破文学叙述学的范围(Meister 2);施密德的叙述学新作,依然认为“文学研究之外很难有独立的叙述学范畴”(Schmid 5)。

 虚构叙述问题之所以值得讨论,而且能够讨论,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纪实性体裁,都有对应的虚构性体裁;反之亦然。可以说:虚构与纪实,是人类叙述活动甚至思维方式的最基本分类。纪实性叙述(factual narrative),并不是事实叙述:无法要求其叙述的必定是“事实”(facts),只能要求做的是“有关事实”的讲述;反过来,虚构性叙述讲述“无关事实”,说出来的却不一定不是事实。这是我们定义虚构性的出发点。

 二、从风格形态识别虚构叙述与纪实叙述?

 传统叙述学既不讨论所有媒介中的虚构叙述,也不讨论虚构之所以为虚构的原因。叙述学对小说的形态做了极其详细的讨论,只是认为这些之所以为小说的特点,是经验惯例性的,也就是说,并不讨论这一系列特点与小说的虚构本质之间的关系。因此,传统叙述学的工作基本上留在形态

 学层次上。的确,虚构叙述与纪实性叙述有相当大的形式差别。找到这些风格上的“标示符号”,就能知道是虚构还是纪实的文本。纪实叙述的文体标示符号相当多,例如:不宜用直接引语方式引用人物的话语;不宜连续用直接引语形成人物对话;不宜摹写人物心情,哪怕加委婉修饰语,例如“他当时可能在想”也不宜多;不宜采用人物视角来观察情节;不宜过于详细地提供细节,除非通过见证人的报告。以上五种“不宜”,出现在任何一种纪实叙述中,都会让读者起疑:“作者怎么会知道的?”从而对“纪实性”出现怀疑。叙述为了让读者信服其纪实性,也就会在文体上回避这些特征性写法,从而形成“纪实风格”。

 但风格标准,经常不可靠,尤其是当作者故意标新立异,有意混淆体裁时。某些“纪实叙述”,例如“非虚构小说”或“新新闻主义”,风格上很可能非常接近虚构叙述。诺曼·梅勒的《黑夜大军》副标题就挑衅地称作“一部如小说的历史,一部如历史的小说”。反过来,某些小说也可能维持相当长的篇幅几乎没有这些“小说标记”。芭芭拉·史密斯曾经以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开头为例,说明小说可能与传记难以分辨(Smith 45)。“客体主义”(objectivist)写作法,例如海明威与罗布-格里耶的某些作品,缺乏这些小说标记(Genette 762)。最重要的是:自传或日记,与第一人称小说,很难靠这些风格标示区别,因为心理描写,人物视角,直接引语,这三者在两类叙述中都可以用。正因为标准如此散乱,很多论者认为从文本风格区分虚构与纪实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热奈特认为只能靠统计区分二者(Genette 758)。

  难道这两者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分原则?塞尔首先提出否定的结论:“不存在某种句法或语用上的文本性质能够将一个文本认定为小说”(Searle 58)。他的意思是,读者只能看到文体风格的文学性,是否虚构却是作者意图。科恩对这个问题做了仔细检讨,她的结论也很悲观:“叙述学可以提供讲虚构叙述与非虚构叙述区别开来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提供一个一致的、可以完全整合的虚构性理论”(科恩,“论虚构性的标记”77)。热奈特更进一步认为:“纪实与虚构之间的互相模仿互相转换不可避免,因为没有叙述学风格学上的绝对分界,只有指示符号”(Genette 768)。

 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那么让人为难,各种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感觉不出两种体裁的区别,反而是少见的事。但如果考虑文字之外的所有媒介,例如区别一场报告与一场演出,区别一部纪录片与一部故事片,虚构与纪实的界限问题就很难凭感觉处理。

 三、用“指称性”区分纪实与虚构?

 “指称”问题的现代理解,最早是由分析哲学提出的:弗雷格的“论意义与指称”,罗素的“论指义”,是指称问题上奠定基础的两篇论文,但他们的讨论局限于命题的指称之真伪,在句子水平上讨论问题,他们没有专门讨论虚构叙述文本。这就出现难题:虚构叙述中可以有大量有指称的命题,完全由非指称句子组成的叙述不可能存在。曾有学者讨论艺术的“跳越外延指称”特征(陆正兰等 102),但艺术性不等于虚构性,例如纪录电影可以是艺术,但并非虚构。

  在虚构研究上做出比较切实突破的,是“言语行为”理论。塞尔1975 年的文章“虚构话语的逻辑地位”提出了对虚构的新见解。塞尔理论的特点是把虚构视为一种作者明知其虚而“假作真实宣称”(Searle 324)。这样就把指称问题从符义学平面,提升到符用学平面:把虚构的虚假指称,归之于作者与读者(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共谋。

 一般认为虚构叙述具有双层结构,即所谓底本/述本,但多里特·科恩提出:纪实叙述有三层构造:“虚构只需分两层,而非虚构需要分三层”,即需要多一个“指称层”(Cohn,Transparent Mind 89)。她的意思是纪实性叙述,其叙述行为始终指向叙述行为之外的一种“实在”。与“实在”的关系问题,是讨论虚构/纪实的核心论题。无论本体论哲学家如何定位这个存在,称之为“事实”亦可,称之为“指称”亦可,称之为“被再现的经验”亦可,它在叙述研究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是否“有关真实”与是否有“真实根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虚构叙述完全可以用经验或文献证明自己“事出有据”。白居易“新乐府·序”说:“其事核而实,是采之者传而信也”(53),又说“篇篇无空文,句句比尽规……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 62)。白居易把这批叙事诗不仅当作新闻报导,而且当作呈交朝廷的调查报告。可以说这是在现代之前,在体裁分工意识不明确时代发生的情况。但在当代,小说作家列出文献出处的,也不在少数。虚构叙述作者的这种强调宣言,无法让我们把虚构文本一律视为“假作真实宣称”。

  纪实与虚构之间,有一批中间体裁,具有“事实根据”。第一种是“半小说”(semi-fiction)即上面已经说过的“纪实小说”(factual fiction,或称 faction),即具有纪实指称性的小说。诺曼·梅勒写“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声称“访问数百人,积累一万五千页素材”。第二种是所谓“虚构自传”或“自传小说”,第一人称叙述,作者与叙述者同名。科恩认为这类小说是“作者直接引用的一个虚构话语”(科恩,“论虚构性的标记” 84),从文本本身很难判断是否为虚构。这种小说,有作者自己的“真实”生平材料作为指称层。例如郁达夫的中篇小说《茑萝行》,读起来像是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信,可能也真是家信的材料改写的;反过来,“反事实历史”(counterfactual history)是虚构某种情况的“历史写作”,例如假定希特勒入侵英国成功历史会如何走向?假定没有西方影响中国是否会产生现代性?这种叙述“无指称事实”,却有相当严肃的历史学术价值,可以说是“虚构纪实叙述”。因此,可以说虚构文本指称对象少,却无法如科恩那样用有没有“指称层”来做判断,指称材料的多少,也和形态特征一样,只是个程度问题。

 用“指称性”作为标准的第二个大难题,是如何判断“真实”。可以设想两条“证实”的途径,一是直观体验,二是从文本间性获得“证据间性”。有了这两条,哪怕采用了小说风格手法的新新闻主义作品,也可以是“纪实叙述”。《冷血》的作者卡波特声称,“在这本书中,凡不是我亲身观察得来的材料,不是来自官方的记录,就是来自采访有关人士的结果”(转引自霍洛韦尔 113)。他在这里说得相当清楚:“亲身观察”是直

 观体验而得的直接经验;采访与阅读文件,是用文本间性做“证据间”互证(孟华 41)。对于读者,“亲身观察”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所叙述的事件不再;而证据间的互证,也因为事势的变化,原证据不再就手。这两种“证实”方式,显然都只是作者的特权,更确切地说,是作者做如此声言的特权。

 如果虚构的本质特征是“假作真实宣称”,那么卡波特的“真作真实宣称”,《冷血》是虚构还是纪实,就取决于我们是否相信作者的声言,或是信任他有从这两个方面“证实事实”的能力。不少人指责《冷血》中有大量场面、对话、情节,没有文件根据,也没有采访记录,是想象的。因此,对纪实叙述的信任,实际上只是对纪实规程的信任:相信作者在意图上对此编程做了最真诚的遵循,也相信他对此尽了最大的努力。

 从社会文化的规定性来说,纪实叙述的特点,是读者可以要求纪实叙述的作者提供“指称性”证据,而并不在于作品中究竟有多少指称性。纪实性叙述是“与指称有关”的叙述,而虚构是“与指称无关”(referentially irrelevant)叙述。这并非因为虚构与经验世界无关,而是体裁程式不让读者作此要求。虚构作者可以在指称性上下工夫,正如纪实叙述作者可以在“生动手法”上下工夫,由此产生各种挑战体裁规范的文本:处处考证的“新新闻主义”,与细节特别丰富的小说难以区别;以“事实”为依据的传记,与生平材料相当贴合的传记小说难以区别;有意点实的映射小说,与标榜纪实的“调查报道”难以区别;被科技发展史证明“真实”的凡尔纳式科幻小说,与只是把知识生动化的科普小说难以区

 别。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直到最后,即使对具有指称性的语句作统计比较,都难以区分纪实与虚构叙述文本。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就不得不同意塞尔的让人绝望的公式:“一件作品是否为文学,由读者决定;一件作品是否为虚构的,由作者决定”(Searle 59)。这话实际上是说,形态标记只是风格性的,而虚构则是作者的意图,如任何他人之心,意图实为不可测。作者的“非指称”写法,是他的意图,读者的“非指称”读法,是体裁的阅读期待(Culler 129)。

 问题在于,既然上面第二节讨论了文本形态本身无法做出明确的区别,第三节讨论了作者的意图也不是明确的保证,读者如何能做到对这两类叙述的“指称性”作区别对待?他们是如何明白应当采取不同阅读态度?热奈特对此提出的建议颇为悲观:“真正起作用的标记,是副文本,如封面注明‘小说’”(Genette 774)。他这话实际上是宣判虚构问题无解,许多文本并不注明文体,中国出版界至今封面不写“小说”两字。

 至此为止,我们还只是在文字叙述的范围中讨论问题,还没有考虑其他媒介。各种媒介的叙述,都有虚构与纪实之分,只是区分更为困难,因为上一节讨论的若干风格“指示符号”都不复存在,而作者的意图也更不容易显露。显然,为区分纪实与虚构叙述,我们需要找到更有效和普遍的依据。

 四、虚构/纪实叙述文本与“经验事实”的区隔

 因此,笔者提出一个可能比较抽象、但应该更合理的判别标准,即“区隔...


推荐访问:虚构 叙述 原则

热门排行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篇1晚上八点,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门曈曈日

2023特殊符号图案大全(全文)

๑• •ั๑๑฀฀๑♬✿ 。 :*★☆⊙☺☻☼♠♥♡♣♤♥♦♧♨♩ิε฀฀䁠iddot;฀bull;●○●ゃ卣䁠hearts;♡๑฀฀☜☞☎☏♡⊙◎☺☻✖╄►◄▧▨♨◐◑...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篇1时间匆匆流逝,已经到了农

积极分子谈话记录30篇_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篇一谈话时间:XXXX年6月19日谈话地点:谈话对象:入党联系人:记录人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春晚观后感300字篇1春节是每个中国人都颇为期待的一天,它不仅仅代表家庭团圆的

幼儿园谈话记录: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序号时间去谈心人姓名被谈心人姓名谈心内容备注110 2 26

2020年医院党员谈心谈话记录_2020年谈话记录

职工医院谈心谈话记录单位:职工医院谈心交心对象签名年月日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

【幼儿园谈话记录】 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