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耘佑范文网 > 作文范文 >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 浏览次数:

 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

  一 一.

 解释题(每题 5 分)

 1.遗产

 2.文化遗产

 3.自然遗产

 4.物质文化遗产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 遗址

 7.建筑群

 8.纪念碑/文物古迹 9.文化景观

 10.文化线路

 11.价值学

 12.遗产价值学 13.价值评估

 14.普世价值

 15. 《雅典宪章》

 16.《威尼斯宪章》 17.《奈良真实性文件》

 18.《会安草案》

 19.《世界遗产公约》 2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3.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24.“修旧如旧”

 25.《建筑保护史》

 26.遗产监测

 27.宏观监测 27.微观监测

 28.文物保护单位

 29.保护区划

 30.五台山南禅寺 31.五台山佛光寺 32.永乐宫 33.大足石刻 34.白鹤梁题刻

 35.五岳

 二.思考题(题 每题 30 分)

 1.从文化遗产的定义谈谈你对奥运主场馆“鸟巢”申遗的看法。

 2.谈谈你对遗产分类的认识。

 3. 评 20 世纪遗产的概念。

 4.什么是遗产保护学的文化景观,试举例说明之。

 5.从文化线路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看法。

 6.简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要素; 7.简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要素; 8.法国建筑师维奥·勒·丢克(Viollet-le-Duc)的风格主义文物修复述评; 9.试分析《奈良真实性文件》产生背景及其意义。

 10.UNESCO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咨询机构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1.列举中国遗址类型世界遗产并简述其突出普遍价值。

 12.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有那些? 13.从遗产保护的原则和理念评五台山南禅寺/蓟县独乐寺的修复。

 14. 如何保护文化景观类型遗产? 15.试述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6.试述遗产监测的作用、核心和要点。

 17.中国大型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有那些?你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18.管理维护与保护工程的联系与区别?

 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 一 、题 解释(每题 5 分)

 1 .遗产 1、遗产是1 地球自然演变和 2 人类社会演变遗留下来的应当加以维护以保存其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需要完成代际传承,具有珍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三个要素。

 2、遗产是1 地球自然进化和 2 人类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具有年代、经典、珍稀三个要素。

 3、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大类型。

 2 .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传承给后继文化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遗存,或是一个时代人们留给下一个时代人们的时代杰作。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

 3、遗产保护学界的文化遗产,应具有年代性、珍稀性和经典性,需要加以人为干预才能继续保存下去。文化遗产下面又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两种。

 3 .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是地球自然演变遗留下来的遗存,可以是1 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 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 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或者4 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自然遗产下面可以分为生物遗产、地学遗产和自然景观。

 4 .物质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是人类行为创造的物质遗留,如1 城镇、 2 村落、3 宫殿、 4 庙宇、 5 陵墓、 6 工厂、 7 器物、 8 艺术品等。

 2、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

 3、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以一定的形态(形式、形状)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中,但其“静态”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研究、挖掘、探索等取得的。

 5.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1实践、 2表演、3 表现形式、 4 知识体系和 5 技能及其有关的 1 工具、 2 实物、 3 工艺品和 4 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 2 表演艺术; 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另:无固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 非物质性存在的与 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方式。人类 创造这些物质文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各社群为了满足自己 精神生活需要的具有 社会性、凝固性和典型性的行为,它是被各地区和社群视为其文化传统的 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包括了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等。

 6. 遗址 遗址(sites):

 遗址是历史上人类聚居或进行某种大规模专门活动的场所。包括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这些场所已经废弃,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已大部分毁坏,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其基址还大多掩埋在地下, 需要进行考古勘察和发掘才能够揭示其平面布局等信息。

 遗址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都以一种残破的状态出现; 二是往往都埋藏于地表以下;三是遗产所在地的居民与历史上创造和使用这个聚居区的人们之间往往出现了发展演变的断层。

 7. 建筑群 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某种需要而有意识设计和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如住宅、坟墓、寺庙、桥梁、作坊、园林等等。不同功能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建筑群。举例而言,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8. 纪念碑 /文物古迹 纪念碑∕文物(monuments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1建筑物、 2 碑雕和3碑画,以及具有考古性质的1成份或结构、 2 铭文、 3 窟洞以及其4联合体。

 虽然 失去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它却 屹立在地表,被作为 其他用途或作为 历史名胜而存在,包括已经中断了原宗教活动的寺庙建筑、已经弃置或被改作它用的城堡、已经废弃不再生产的工厂等。

 纪念碑不仅仅存在于“有意而为”的庆典式纪念建筑和雕塑中,也存在于“无意而为”的遗址或任何有年代价值的物件中。“纪念碑”(monument)一直是古代西方艺术史的核心,例如金字塔、雅典卫城等体量庞大,集建筑、雕塑和绘画为一身的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集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视觉形式的追求和为此付出的代价。

 9.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兼具人类行为发生机制、行为过程(非物质)和行为结果(物质)的遗产类型,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复合”类型。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被认为有独特价值、值得有意加以维持以延续其固有价值的、包括人们自身在内的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物的综合体。至今还被人们使用,其1 生活方式、 2 产业模式、 3 技术工艺、 4 艺术传统和 5 行为观念没有中断并继续保持和发展的文化遗产,都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畴。文化景观是人类行为及其行为产物的复合遗产,是介于“物质(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之间的遗产类型,兼具这两种文化遗产的特征。可分为农业文化景观、牧业文化景观、工业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城镇文化景观等等。

 10 .文化线路 文化线路是由特定交通线路为基础串联起来的一条呈线性分布(包括线段、环线、网线)文化遗产的集合体,它主要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交流或产品贸易目的,具有较长的历时性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同时跨越较远的地域空间成为跨文化的联系纽带。

 特点:(1)有一线性遗产为主干(长城不是);(2)使用了较长的时间(寻传古道、长征路线不是);(3)具有跨文化的空间(灵渠、仙霞古道不是)。(4)具有双向互动的功能(藏羌/藏彝走廊、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不是)(5)有着相对专一的目的(6)有着持久深远的影响。

 11. 价值 学 价值学(axiology)是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及其意识规律和实践方式的科学,是由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关于价值的研究所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价值学是在 19 世纪末才开始正式进入它的形成过程。价值学的基本问题:1、价值的对象 2、价值的分类 3、价值与存在 4、价值的本性 5、评价的本质 6、价值和评价的标准等等。

 12. 遗产价值学 遗产价值学是分析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价值构成以及如何保持其价值的学问。它是遗产保护学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世界遗产公约》、《奈良文件》《会安草案》等均对遗产价值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遗产价值学的构成要素:

 1、从时间纵向来看,遗产具有初始价值和衍生价值,还因为历史悠久,具有了年代价值和稀缺价值。

 2、从空间横向来看,遗产有本体价值和环境价值,有经典价值和多元价值。

 3、从三维结构来看,遗产具有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

 13. 价值评估 文化遗产学中的价值评估是指以遗产价值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文化遗产各自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其具有的各种价值(大致分为基本价值和延伸价值)进行分别评价和估计。

 基本价值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是否稀缺为标准,将其划分为稀缺价值和经典价值;后者又包括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遗产基本价值的评估往往与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等学术活动紧密相关。有的遗产原先对它的价值认识不足,当研究展开和深入后,需要进行重新评估。遗产基本价值的评估也与遗产保护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到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等,都是学科发展才延伸出来的新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延伸价值是遗产的当代社会经济价值。包括功能价值、资源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利用这些价值而产生的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甚至政治价值。

 14.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指有限的、为人类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的1 本质、 2 意义、 3 重要性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文化遗产学中的普世价值多指“客观价值”,即文化遗产的价值为遗产所在地和世界的人们普遍认同。

 15. 《雅典宪章》 1933 年 8 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 4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作《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集中的反映了“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

 16 .《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 年签订。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宪章分1 定义、 2 宗旨、 3 修复、 4 历史地段、 5 发掘和 6 出版 6 部分,共 16 条。

 1 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 2 指出古迹的保护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日常维护, 3 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在于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同时要求, 4 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与修复文物建筑。

 5 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其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的审美和价值,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臆测。

 6 各个时代为一古迹之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还7 强调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一切保护、修复和发掘工作都要有准确的记录、插图和照片。

 《宪章》还提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即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原则促成了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的国际潮流的出现。

 17 .《奈良真实性文件》 《奈良真实性文件》于 1994 年 11 月 1 日至 6 日在日本召开的“奈良原真性会议”上确定,以《威尼斯宪章》为基础,并顺应当代世界对文化遗产日益扩展的相关内容和利害关系,拓展这种精神。为《威尼斯宪章》的相关条款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示例。

 《奈良真实性文件》分为四部分 :序言、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样性、价值与真实性、附录。强调文化和遗产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尤其是东方文化背景下对文化遗产真实性的不同认知,改善了价值和原真性的定义,主要就如何1 建立与亚洲遗产保护规范有关的准则,以及2 如何将非物质性文化的保存和纪念物与遗产地的保护相结合做出了规定。

 《奈良真实性文件》是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的一个具有历程碑性的重要文献,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该决议只能以文件的形式而不能以公约或宣言的形式予以公布。

 18 .《会安草案》 《会安草案》于 2001 年在越南会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研讨会上确立。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遗产资源真实性的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指导。草案1 将遗产资源分为五大类,对每一个大类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清晰阐述了各类遗产分类方法的总体概念。还2 特别关注了作为每一种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的非物质性资源的保护。最后一部分则3 强调了遗产地的社区在保护中的重要角色。并4 特别论及了文化旅游对亚洲遗产所在地的风险和惠益。

 19 .《世界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会各国代表鉴于国家一级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于 1972 年在巴黎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该《公约》提出对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特别保护,因为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公约》对自然遗产进行分类。第一层分类将人类共同的遗产划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类。文化遗产的第二层分类:文物、建筑、遗址。”将自然遗产从从审美或科学角度、从科学或保护角度、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分为三类,但《公约》没有对这三类遗产命名。

 20.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近代的文物保护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有效保护了一大批濒于毁坏的古迹的同时,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理论和指导原则,并由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的法规。在此基础上,参照以 1964 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制定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它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的体系框架下,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同时也是对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可以作为处理有关文物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

 《准则》中突出的几点是:1 提出了文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狭义的“保护”工程管理,机制的运作,展陈方案和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2 把对文物价值的评估放在首位,以价值取向决定保护方法; 3 制定了保护工作的程序流程; 4 明确了保护规划的法规地位; 5 明确了保护工程的全部内容,第一次把“日常保养”规定为保护工程中最有效的方法; 6 第一次提出了文物保护的审美标准,指出文物古迹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历史真实性。

 《准则》公布以来,已经成为国内重要文物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实践的指导性文件,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评价为“代表了东方木构体系文物保护最先进成熟的理念”。

 21.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即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1965 年在波兰华沙成立,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它由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专业人士组成,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领域唯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审定世界各国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于 1993 年加入 ICOMOS,成立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COMOS China),即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我国为加强文物保护而颁布的法律,是国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1982 年 11 月 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 25 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共 8 章,33 条,各章节分别是1 总则、 2 不可移动文物、 3 考古发掘、 4 馆藏文物、5 民间收藏文物、 6 文物出境进境、 7 法律责任、 8 附则。在 1991 和 2007 年先后两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 1961 年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而制定的。它为1加强文物保护、 2 制止文物破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把中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3. 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 中国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是上世纪 0 90 年代国家文物局专家开始 提出,逐渐成为中国文物工作者的共识,并于2 2002 年 首次将“ 十六字方针 ”纳入 修订后的 《文物保护法》 颁布,使之成为国家的正式法律条文, 确定其法律地位。

 十六字方针是中国文物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对于文物的抢救、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4. “ 修旧如旧 ” 上世纪 20 年代,以梁思成先生为首的营造学社将古建筑修缮列入文物保护范畴,并提出“修旧如旧”的修缮思想,相对于“整旧如新”这一理念是进步且符合中国修复传统的。由于其对维修保护的核心内容和修后建筑的视觉效果有明确要求,遂逐渐成为人们认可的维修和保护概念。按照该原则,新修缮和修复的文物应该使其具有历史沧桑感,不能像新修的一样。前一个“旧”字指修复前的旧貌,后一个“旧”字的理解存在争议,是指原有工艺、结构、形制,还是包括色彩和新旧程度等,这些争论归根结底是对文物价值再认识的问题。同时,但按照世界共同遵守的文物保护的可识别原则来说,“修旧如旧” 有违文物的真实性。我们尊崇的原则是文物修缮和修复,新修补部分与原先保存部分远看浑然一体,近看又可以识别。

 25. 《建筑保护 史》 作者尤嘎•尤基莱托。是当之无愧的关于建筑保护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世界主要是西方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全面介绍:提供了大量案例、信息和史料研究,叙述的内容非常广泛,在西方建筑保护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概念都有所涉及。二是将保护历史与西方尤其是欧洲的文化背景、技术发展相融合:对于保护理念的发展,从传统到现代社会,提供了比较深入的解释。三是通过认识和描述建筑与古代遗迹保护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这种发展是如何影响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以及怎样形成了当今保护与修复的基本概念。目前惟一一本详尽论述西方

 建筑保护发展历史的经典巨著,完整地涵盖全世界现代保护运动的各种方式。

  26. 遗产监测

  遗产的监测是一种日常的管理行为,其表现就是对遗产现状作长期、定时的经常性记录和比较分析。遗产的现状的经常性记录是监测的基础,历时性记录的比较是监测的核心,长期规范性的监测是监测能否成功的关键。遗产监测包括了遗产环境监测、遗产本体监测和保障体系监测三个方面。世界遗产都要求作遗产监测并定期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监测报告

 27. 宏观监测 宏观监测又称环境监测。

 遗产地的环境监测除了1 环保、 2 气象、 3 地震诸部门的监测数据外,遗产管理部门自己可以做的有1 地貌、 2 景观、 3 水文(地表水、地下水)、 4 生物系统、 5 文化事项等诸多方面的监测。

 我们遗产地管理部门,已经比较注重地貌和景观的监测,定期利用新的场景照片、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与原有照片的对照,以发现地貌和景观的变化。此外遗产地的树木、花草、候鸟等,都是观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很好的参照物。

 28. 微观监测 即遗产本体监测,是遗产监测的核心,除了专业的科研机构实施监测外,遗产管理部门自己应该做的有遗产本体的1 稳定情况、 2 侵蚀状况、 3 风化状况、 4 老化状况等等。这些监测项目,有些凭肉眼就可以观测,有的需要借助于仪器设备。

 遗产本体监测的手段很多,比如在生物类自然遗产地,管理部门给保护动物脖子上戴个有定位装置的项圈,监视其行踪及迁移规律;又如文物类遗产定期对建筑的柱梁和雕塑的裂隙进行探伤,以了解文物内部的病害情况。

 29.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大陆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并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古代科学技术信息的媒体,对于科技史和科学技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三级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其级别分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文物保护标志及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设区的市、自治州和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一旦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建设工程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遵循实施“原址保护”。因特殊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1961 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同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了以“文物保护单位”来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制度。(注:截至至2013 年公布第 7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止,我国共公布了 4295 处。仅第 6 批就有 1080处。)

 2002 年,又颁布了修订后的新《文物保护法》。新法在文物保护范围进行了拓展,确定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历史文化名城三个保护层次。

 注:自 1982 年以来,我国已经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09 个(三批,包括增补的 10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44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08 个(共三批)。

 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

  第二十一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或设专人管理,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 第二十二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文物保护管理所(处)等是国家对该文物保护单位直接实施保护管理的事业机构。负责该项文物保护单位的调查征集、保护管理、维护修缮、藏品保管、宣传陈列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保护组织。对于设有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下达有关的保护管理任务。

 30. 保护区划 保护区划:是对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的统称。

 保护范围:为满足遗址等文物本体保护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划定的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外根据历史环境保护要求和现代空间环境的景观协调要求划定的区域。控制内容包括禁建与否、适建项目要求以及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高度与体量、色彩与形式等。

 环境协调区: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根据大遗址空间环境景观的完整性与协调性要求划定的、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或周边视觉环境协调程度为主要控制内容的区域 31. 五台山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大殿重建于公元 782 年(唐建中三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1973 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

 大殿面阔、进深各 3 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檐柱 12 根,其中3 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无柱。殿内有泥塑佛像 17 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 4 米,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是现存唐代塑像的杰出作品。1961 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 遗产的要素三:遗产在完成了代际传递,并且在这个重复的传递过程逐渐变得稀缺,稀缺使得遗产具有了年代价值。但遗产除了具有年代价值外,还具有典型价值。某类遗产尽管年代并不久远,存世数量也很多,但该遗产在同类遗产中最具代表性和经典性,且已经完成代际传递,它也具有需要保护的遗产价值。遗产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是遗产的第三个要素。

 山西的南禅寺,当初不过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因为年代早(一说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一说不是最早但也是唐代建筑),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修复:

 32. 五台山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 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东大殿: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 1137 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 1351 年)重修。1953 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加大了殿内空间。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

 第七讲遗产的完整性问题 2.时间过程的完整性 (1)年代价值是不同时期年代价值的总和,不是单指年代最早的构成要素。那些经过长时间不断增建而成的遗产,其时间过程的完整性尤其重要。如历史城镇、寺庙群落等。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及文殊殿。价值最高:东大殿(唐)文殊店(清)

 33 . 永乐宫 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因三门峡水利工程,1959 年迁至山西省芮城县城北 3 公里的龙泉村东侧。始建于元代(1247年),施工期前后共 110 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明、清两代的建筑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罕见。

 34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九区 167 公里,有 74 处 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 70 多处,总计 10 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199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修复工作:因环境干湿交替和酸雨作用,“千手观音”造像表面出现大面积的剥落、空鼓、龟裂等。中国国家文物局于 2011 年 3 月审批通过了中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总体修复方案》,并于当年 4 月 18 日开始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科学系统的一次修复工程。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窟九龙浴太子(右)——水的妙用与保护的困扰 石刻类型遗产的保护:对石刻类型遗产威胁最大的是水,以及由水产生的冲刷、冻融等物理性质的破坏,还有由水中的盐分带来的化学性质的破坏。此外还有水滋生的生物所带来的生物破坏。

 加盖覆室进行保护石质文物,应注意保持覆室的开敞和通风;可阻断石质文物之下的地下水。

 为了防止破坏,断绝水源。水位波动,一会儿干一会儿湿破坏最大。

 35.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是自唐广德元年至清宣统元年 1200 年间 600 个年份中,中国重庆市涪陵区的人们观察和记录当地长江枯水状态的石刻群。题刻位于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一道天然石梁——白鹤梁上。题刻主要记述石鱼出水的枯水现象和枯水程度、就石鱼出水现象与本年或来年农业丰收的关系发表的议论和观看石鱼的人的题名。该题刻以坚硬岩石为载体、以雕刻石鱼为水位基准点、以镌刻数字或文字来说明当时水位与石鱼标准点尺度关系来记录水位的方式,是当地人基于自己传统的独立创造,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白鹤梁题刻现存石鱼十余条(其中作为平均枯水标识的石鱼 3 条)、文字题刻一两百则(161 则),可以辨识的文字约上万字,是现存题刻数量最多、延续时间很长、相关信息最丰富、记录手段也较科学的古代水文题刻,也是当地人们依靠经验预示来年收成的民俗节庆的活动场所。

 它是长江上游建立现代水文观测站前最重要的枯水水文信息来源,对长江上游、长江流域乃至于北半球的古水文、古航运、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堪称中国古代的不可移动的实物水文档案库。

 为了保护这一文物,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方案,现在实施的方案,是一个水工专家提出的方案——原址非压力容器保护方案。

 36. 五岳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以佛、道人文景观之胜兼具自然景观之美的风景名胜区,属于宗教文化景观。包括: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南岳衡山(湖南),泰山居首。

 五岳是五岳是封建帝王加封的、封禅祭祀的场所,它们不仅是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政治疆土的象征。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除人文景观外,五岳的自然景观以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闻名于世界。

 二 .题 论述(每题 30 分)

 1 . 从文化遗产的定义谈谈你对 奥运主场馆“鸟巢”申遗的看法。

 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传承给后继文化的遗留。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遗产保护学界的文化遗产,应具有珍稀性和经典型,需要加以人为干预才能继续保存下去。

 根据以上定义,对“鸟巢”申遗分析如下:

 (1)文化遗产首先必须是“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因此必须完成代际传递,而“鸟巢”显然没有完成代际传递,因此暂时不能列为文化遗产,不必申遗。

 (2)“鸟巢”所代表的文化形态,不管是建筑形式,还是建筑背后的体育精神、奥运文化、中国文化因素,都没有终结,因此不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传承给后继文化的遗留”。因此暂时不能列为文化遗产,不必申遗。

 (3)从保护的角度,不管列不列入文化遗产名录,“鸟巢”都将受到很好的保护,保存和传承都没有太大问题,因此不必施加更多的人为干预。“鸟巢”申遗从保护的角度看紧迫性不强、意义不大, 因此也不符合遗产保护学界对文化遗产的要求,不必申遗。

 综上,在目前看来,“鸟巢”不宜申报文化遗产。但是,由于“鸟巢”建筑上的典型性,并不排除它几十年后被列为文化遗产。到那时再谈“鸟巢”的申遗问题或许会更有意义。

 2 2 . 谈谈你对遗产分类的认识。

 遗产分类是遗产保护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反映了保护者对遗产性质的认识水平,是实施正确保护的前提条件。

 我们认为,遗产的分类需要掌握目的明确、多层级、统一分类标准、统一命名标准这样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个比较合理的遗产分类阶元表:

 1.自然遗产(以是否有生命为标准将自然遗产划分为两大类)

 (1)地学遗产:①地史遗产②地质遗产③地貌遗产 (2)生物遗产:①动物遗产②植物遗产 (3)自然景观 2.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各类遗产的存在状态是其最大的差异,这种存在状态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无固定形态与有固定形态的差别):

 (1)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存在状态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型):

 ①遗址②建筑及纪念物 (2)非物质文化遗产:①产业、工艺②风俗、节庆③音乐、演艺④宗教、信仰 (3)文化景观 3.混合遗产

 3 3 .评 0 20 世纪遗产的概念。

 遗产的要素一:

 “遗产”不等于“财产”,遗产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完成代际传承,即上一代人遗留给下一代人的财富。

 一代人习惯上的年代跨度是 25~30 年,也就是说作为遗产必须要有 30 年以上的时间距离,当代的创造物不能作为遗产。

 1986 年,作为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带来的联动效应,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研究当代遗产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了“当代建筑申报世界遗产”的文件,内容包括近现代建筑遗产的定义和如何运用已有的世界遗产标准评述近现代建筑遗产。

 随后,一系列关于二十世纪遗产的会议相继召开。20 世纪文化遗产的概念也从建筑拓展到其他领域的人类创造,一些存在仅数十年的城市园林、体育场、飞机场、纪念碑、雕塑、工业中心、供水系统、港口码头、海上石油钻探平台以及粮仓、铁路、生产线等也开始作为遗产来加以保护。

 国际社会关于“20 世纪遗产”的定义以及甄别方法仍有争议,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成果,但“20 世纪遗产”这个概念无疑是不严谨的,应当慎用或不用。

 问题一:“20 世纪遗产”这一概念距离现在的年代距离不明确,20 世纪后期的创造物还没有完成代际传承。——与遗产概念的要素之一不合。

 问题二:“20 世纪遗产”这一概念具有衍生性,它会衍生出“21 世纪遗产”等新的补确切遗产概念。

 附: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凡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且有 50 年以上历史,在建筑、考古、工程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地区、遗址、建筑物、构造物和其他实物,都列入需要登记造册的范围。

 例 反例 1.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1987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它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规划专家卢西奥·科斯塔和建筑师奥斯卡·尼迈尔设想了城市的一切,从居民区和行政区的布置到建筑物自身的对称,它表现出城市和谐的设计思想,其中政府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巴西利亚的建设开始于 1956 年,1960 年基本建成,1987 年就被列为世界遗产,号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但也是很有争议的世界遗产 例 反例 2.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本利朗角(Bennelong Point),是 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由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 1973 年正式落成。以其特有的帆和贝的造型,衬托悉尼港湾的地形,构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景观。

 1981 年,悉尼歌剧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以“竣工不足 10 年的建筑作品无法证明其自身具有杰出价值”的理由予以否决。

 2007 年 6 月 28 日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例 反例 3.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有学者主张应该申报世界遗产,该不该呢?

 提示:文化遗产要具有历史感,要有年代价值,否则将与遗产的概念不符。

 我们当代人们拥有的财富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己创造的,一部分是继承先前的,在我们这一代,只有后者具有遗产的资格。完成了代际传递,这是遗产的基本特点之一。

 4 4 .什么是遗产 保护学的 文化景观 ,试举例说明之。

 文化景观类型遗产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被认为有独特价值、值得有意加以维持以延续其固有价值的、包括人们自身在内的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物的综合体。至今还被人们使用,其生活方式、产业模式、技术工艺、艺术传统和行为观念没有中断并继续保持和发展的文化遗产,都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畴。文化景观是人类行为及其行为产物的复合遗产,是介于“物质(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无形)文化遗产”之间的遗产类型,兼具这两种文化遗产的特征。

 它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特征:

 (1)这种文化遗产中现今还有人在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这种遗产不是静止,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 (2)这种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创造的有形的物质作品,同时包括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等无形的或动态的非物质的东西。

 根据文化景观类型遗产不同的传统和景观特点和功能,文化景观类型遗产有几大类型:

 1.农业文化景观,如:福建南靖,贵州从江县岜沙村,红河哈尼族村落,藏羌碉寨村落文化景观,四川马尔康卓克基官寨 2.工业文化景观,如:汉阳钢铁厂,重庆钢铁厂。

 3.牧业文化景观,如:新疆阿尔泰牧场文化景观,新疆伊犁牧场景观。

 4.工程文化景观,如:都江堰,京杭大运河,通济渠 5.宗教文化景观,如:五岳,青海塔尔寺,西藏扎什伦布寺。

 6.城镇文化景观,如:丽江古城,云南沙溪古城,江苏镇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城。

 5 5 .从文化线路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看法。

 文化线路是由特定交通线路为基础串联起来的一条呈线性分布(包括线段、环线、网线)文化遗产的集合体,它主要服务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交流或产品贸易目的,具有较长的历时性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同时跨越较远的地域空间成为跨文化的联系纽带。文化线路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线性遗产为主干;2、使用了较长的时间;3、具有跨文化的空间。在《文化线路宪章》和目前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中达成的共识概念中,明确并规定了文化线路的一些必要构成要素,包括“交通线路”、“交流互动”、“动态系统”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了香料、药材、宝石等,输出了瓷器、丝绸等,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对照文化线路的特点,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使用了较长时间、具有跨文化空间,但没有确切的路线,也缺少固定的由之串联起来的城镇、村落等遗产,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地

 理界定和保护。换言之,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满足“有一线性遗产为主干”的特点,而线性文化遗产是文化线路成立的基础。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不能作为文化线路申遗,它缺少确定的交通线路,即缺乏线性遗产作为其主干,无法作为文化线路这一文化遗产类型来加以保护。

 6 6 . 简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要素; 在《奈良真是性文件》中对遗产的真实性有完整的阐述,提出的遗产真实性包括以下要素:形式与设计、材料与材质、利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情感。

 同时,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还包括:

 1、遗产所在环境位置的真实性,遗产不仅仅是遗产本体,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包含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一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其历史信息就大打折扣。遗产所处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包括人文环境的真实性、自然环境的真实性和文化传统的真实性。

 2、遗产演变历史过程的真实性。文化遗产的历代维修和增减遗存,反映了该遗产演变的历史过程,必须加以保留。不能将一处文化遗产恢复到最初的面貌,不能追求文化遗产风格的统一。

 3、遗产整体构成的真实性。要重视构成遗产的全部单元,不能仅仅关注遗产的主体也应该关注主体的附属部分,尤其在主体与附属部分时代不一致、风格不一致的时候,不能强求一致。

 7 .简论文化遗产保护 的 完整性要素; 完整性:意为未经触动的原始条件,主要用于评价自然遗产。完整性原则既保证了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为遗产的保护划定了原则性范围。

 遗产完整性的要素分为以下三部分:

 1、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1)遗产本体的完整性 (2)遗产环境的完整性 2、时间过程的完整性 (1)年代价值是不同时期年代价值的总和,不是单指年代最早的构成要素。(例:韩国汉城景福宫的修复)

 (2)不同时期对遗产的贡献构成了遗产时间过程的完整性。

 3、文化结构的完整性 遗产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不但包括本体,还包括环境;不但包括不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可移动文物;不但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8 .法国建筑师维奥· 勒·丢克 (Viollet-le-Duc )的风格主义文物修复述评;

 19 世纪中叶以法国建筑师维奥•勒•丢克(Viollet-le-Duc)为代表一个流派主张以干

 预的方式介入到修复中,被称为“风格性修复”。他们主张1 修复文物建筑追求艺术完美,风格统一; 2 不仅要有风格的修复,也要有内部结构的修复; 3 修复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办事,而不应采取绝对化原则; 4 要适应当代的功能要求,使文物建筑有生命力。

 他认为,修复这一术语及其修复本身是现代的产物。对于一座建筑的修复不意味着去保存它、修补它或重建它,而是要将其重新复原到一种完整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有可能从未在过去任何已有的时刻存在过。后来这种修复工作被称为带有“创作”的保护文物建筑。

 评价:

 这种修复方法虽然从更新的角度保护了文物,但却造成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丢失和混乱。

 我们现在普遍认同的文物保护理念是真实性原则(即“不改变文物原状”)以及最少干预理念,同这种风格主义文物修复的观念有很大不同。现在普遍认为,“(修复)的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文物建筑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臆测”(《威尼斯宪章》),必须早最大程度地保留文物上的历史文化信息。

 9 9 .试分析《奈良真实性文件》产生背景及其意义。

 背景: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16 次会议上,围绕着《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的“原真性检验”,有关文化遗产原真性的议题被深入讨论。世界遗产委员会希望,在 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


推荐访问:复习题 文化遗产 概论

热门排行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

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14篇春节晚会观后感600字篇1晚上八点,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

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3篇2020央视春晚观后感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门曈曈日

2023特殊符号图案大全(全文)

๑• •ั๑๑฀฀๑♬✿ 。 :*★☆⊙☺☻☼♠♥♡♣♤♥♦♧♨♩ิε฀฀䁠iddot;฀bull;●○●ゃ卣䁠hearts;♡๑฀฀☜☞☎☏♡⊙◎☺☻✖╄►◄▧▨♨◐◑...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

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7篇2022央视虎年春晚观后感高中作文篇1时间匆匆流逝,已经到了农

积极分子谈话记录30篇_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会议记录篇一谈话时间:XXXX年6月19日谈话地点:谈话对象:入党联系人:记录人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

春晚观后感300字4篇春晚观后感300字篇1春节是每个中国人都颇为期待的一天,它不仅仅代表家庭团圆的

幼儿园谈话记录: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序号时间去谈心人姓名被谈心人姓名谈心内容备注110 2 26

2020年医院党员谈心谈话记录_2020年谈话记录

职工医院谈心谈话记录单位:职工医院谈心交心对象签名年月日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

2022年党支部领导班子“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四个方面)【完整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

【幼儿园谈话记录】 幼儿园晨谈记录100篇

坦直幼儿园党团结对谈心记录(2010年)